一、為什麼想看這一本書?
以前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表達,說話沒有邏輯,尤其是上台報告,因為之前在讀大學做報告的時候,常常讓教授說:【聽你在報告的時候有種抓不到重點,沒有連貫的感覺。】
那時候覺得很受挫,想說可能我就是不擅長報告吧~!這件事情也讓我一直很苦惱,不過後來也在跌跌撞撞之中畢業了。
讀這本書<高產出的本事>的時候讓我回想起來這件事,如果當初我就可以知道,如何用系統化的架構清楚表達,想必很多事情可以表達得更好,完成更多事情。
另一個我自己的痛點,書中也有提到, 常常就是花很多時間,結果產出的東西, 沒有說出重點,或是浪費太多時間在做其他不重要的事。
二、產出很重要,什麼比產出更重要?
書名也點出了核心,其實有重點式的產出,才是最實用的,白話文就是把內容說清楚講明白,比說了一堆,卻沒有重點還重要。重要的是準確的表達,而不是大量表達。因為現在的資訊太多了,所以你不用擔心看的不夠,要擔心的是沒有真正的理解每天接受到的訊息。
假設有一個人他每個月可以讀10本書,但試問他書在說什麼?他都說不出來。
而另一個人他每個月只能讀3本,可是他都充分理解而且可以跟別人侃侃而談,關於這些書的內容。
你覺得哪一個比較有收穫呢?
三、這本書在說什麼?
這本書環繞著一個表達架構,叫作優勢輸出模型,是作者劉奕酉老師他提出的,那什麼是優勢輸出模型呢?他其實是從四個詞語的英文縮寫,演變而來的就是,定位、重組、產出、場景 (他們的英文縮寫是PROS表示優勢的意思)
當你要表達一件事的時候
首先要先定位你的對象還有,你有什麼樣的目的要完成?
白話文就是,你要講什麼重點,給誰聽?(P)
再來決定用什麼樣的表達框架去重組你的資訊(R),也就是整理歸納的意思總共有8種表達框架,我舉其中3種我覺得最常用的,跟你分享,其他的部分你可以點開下方資訊欄連結,我有整理一份圖表,讓你可以簡單的理解,有哪8種。
我最喜歡的一個是,主題框架:因為可以用這個邏輯來越讀一本書,很實用,等一下會詳細說明。
第二個是議題框架:他是由,論點→理由→實例→重申組成的。
我舉一個白話文當範例:我主張不吃牛肉,因為牛肉很不環保。為什麼牛肉很不環保,因為牛排放的溫室氣體(就是放屁的意思啦~!)比雞和豬多4倍,消耗水資源多11倍。所以因為這樣的關係我不吃牛肉,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微薄的力氣。
第三個是表達框架,他是由情境、衝擊、課題、對策,組成的。
賈伯斯在發表會上說: 市面上有很多手機品牌,但是都不好用,不好用在哪裡,讓IPHONE來告訴你。
這三個框架我覺得非常受用,跟你分享,接著到了產出的部分(O),你需要把開頭、有框架的內容以及結尾完整地轉化出來。
最後去應用在各種場景(S) 比如說公眾演講,發表文章等等。
前三個章節都是在幫助你了解,那些時機要使用哪種框架以及表達架構,套用在優勢輸出模型上,再加上4種輔助圖像,來呈現你的內容。
不過作者提醒,完整的內容跟豐富的資訊,其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,因為如果你一直沒有說到,接收者想聽的資訊或訊息,他很快會覺得無聊,不想聽下去。
真正的核心重點還是在於你提供有價值的內容,就像行銷一樣如果這個人沒有需求,你跟她說再多也沒有用,但是如果它有需求,那你就有義務幫助它增加效率,縮短時間、提升品質,讓他可以取得需要的東西,甚至更近一步的互動,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重點。
四、實用的第四章
話說回來我覺得第四章對我來說更受用,因為第四章直接濃縮了全部的內容,而且還講到,要如何有效率的讀懂一本書?讓我很想跟你分享。
其中閱讀心法的部分,是我最推薦的,因為前面的產出架構,可以當你有需求的時候,再來進行對照當作是工具書來使用。
關於閱讀這件事,我也是最近才有很深刻的體會,要如何去閱讀一本書以及讓閱讀這件事情發揮效益,才漸漸的可以體會它的美好,以前阿,我總覺得自己是喜歡讀書的,可是看過就忘也是我最大的障礙,翻了很多書,記住的真的很少,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太笨,無法理解書中所說的每一句話。
後來發現轉換一個觀念之後,就豁然開朗了!
五、閱讀像聊天,有問有答才深刻
一直以來我都把閱讀當成讀字,字面上的意思,總是沒有辦法連貫的去了解整體的含意,直到我發現,其實在閱讀的時候,把它當成跟聊天一樣,就是要有問有答才有辦法進行下去,
不然就是乾瞪眼的份而已,所以挑有興趣的主題,跟想了解的內容去閱讀是很重要的。
【有興趣,才會想問問題, 有問題,才會去找辦法。】
在尋找辦法的過程中,你會不斷的內化成自己需要內容,真的把它放在腦中,你仔細想一下,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聊天也是只有擷取片段在聽,聽你想聽的部分對吧~!
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, 你可以用很低的成本,去請到作者本人,或者是,這方面的大師,來跟你聊天,給你建意,去說說它在這件事情上的觀點及作法,讓你可以參考。
但是最後的執行跟你聽到了哪些部分, 也是根據你自己的專心程度,還有用心程度的差別對吧~!再來就是你在聊天的時候不可能每一個字都聽得非常清楚, 也不可能完全從頭到尾沒有分心過,所以在閱讀這件事情上, 也要戒掉那種精神潔癖, 就是~其實不需要從頭讀到尾,每一頁每一字、每一句都要看到,好像這樣才夠本一樣,這只會讓你覺得很挫折,一本書讀了3個月讀不完,斷斷續續的,很沒成就感。
後記:我的閱讀框架
所以我也自己整理了,閱讀一本書的順序架構,就是
1.在讀之前提出問題跟這本書相關的問題
舉例就像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我想要問它的是:要如何更有效率的表達,更簡潔扼要、言簡意賅的讓閱讀部落格或是聽PODCAST的人覺得很精準,很受用?
2.讀的時候找到回答問題的部分
作者的回答就是可以依據【優勢輸出模型】
以及從8個表達框架以及4個輔助圖像去完成表達
3.讀完了之後依據作者的建議去執行,以及修正成自己的版本,或是把它紀錄下來
所以我挑選了主題框架:WHY?HOW?WHAT?目的、關聯、效益,來進行內容的產出,我把這本書的內容圖像化跟表格化,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遍,希望這些幫助到我的部分也可以解決你的問題。
這是一本很適合買來當作工具書,隨時翻閱查找,還有訓練講重點。 表達能力的書籍,推薦給你。
許多老掉牙的知識,我們都知道
但是為什麼就是做不到呢?
真正有幫助的知識需要
除去虛華與浮誇的表象
留下的本質才能成為永恆的經典
這是一個紀錄,
自己學習跨領域技能過程的頻道
希望也對你有所幫助
我是老牙
我們一起理性學習 感性生活
雖然說產出很重要,但是到底要如何產出?
有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可以讓人穩定的產出呢?
PROS優勢輸出模型+圖表 讓你清楚整理及表達